邵武:“四个统筹”推动复工“加速度”
每天早晨7点半,邵武杜氏木业有限公司的生产区,车辆的运行声、机器的轰鸣声,就开始响个不停。
3辆厂车大巴,6辆公交大巴,分成两个批次,把近1200名员工运送到各个厂区,车间的机器设备依次开启运作。
这跟没有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前的状态基本一样。唯一不同的是,从上车到进厂,从工作到用餐,每个员工、每个车间,都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企业防控办的人员,还要不定时、不间断地进行巡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经过不断优化安排,防控措施的落实,对正常生产已没有太大影响。”公司办公室主任陈学南介绍说。
邵武杜氏木业公司是国家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也是邵武林产加工产业的标杆企业。在有关部门手把手的精心指导帮助下,企业的疫情防控措施迅速得到落实,该公司成为邵武首批春节后复工企业,2月10日复工后即“火力全开”。
目前公司员工的返岗率超过95%,他们在宠物屋、橱柜、园艺、宜家家俱、锦尊智能竹制品等5条生产线上,各就各位,开足马力生产,希望能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截至2月18日,该公司复工后共发出65个集装箱货柜。
邵武是闽北工业重镇,工业企业规模大、数量多。为达到2月底全部复工、3月底全部满产的目标要求,当地政府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通过强化“四个统筹”,即统筹错峰复工、统筹物资生产、统筹健康管理、统筹物资运输,推动复工复产“加速度”。
早谋划、早准备。事实上,邵武早在大年初二就召开专题会议部署企业复工复产有关工作,出台节后复产企业防控疫情工作方案,明确“两个优先”错峰复工原则。即涉及重要民生、医疗防护用品生产企业优先复工;有重要国外订单、成长性好且税性高的企业优先复工。
疫情当前,防疫物资紧缺。邵武在多渠道筹集药品器械、防护用品的同时,统筹防疫物资生产。当地畅通上下游生产链条,协调云蕊日用品、鑫森炭业、珍珍家居等一批本地企业达成生产协作关系,利用各自优势,转型开展口罩生产。目前,企业共储备了可用于生产200万个口罩的原材料,订购的1000万个口罩原料和4台自动生产线也将陆续运抵,预计2月下旬全市可实现日产口罩30万个的目标。美菰林卫生用品公司被省发改委列入直接参与防疫的重点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生产、运输和销售的重点企业,2月1日即开始大量生产防疫消杀用品,2月10日该公司实现员工100%复工返岗,目前企业正在实行“三班倒”,力争产能再翻一番。“这批本地企业目前可日产生产口罩2万余个,正在源源不断地供应给复工企业。待自动化口罩生产线运抵达产后,除了满足邵武本地需求,还将为全省疫情防控做出贡献。”邵武市工信和商务局副局长张松祥介绍说。
健康防护这根“弦”不能松。除做好宣传,让防疫意识入脑入心,邵武还在两个工业园区主要通道设立查验点,企业厂区设立检疫站,对每名返厂员工进行体温检测并建立健康档案,摸排发现来往湖北、温州等地员工60人,实行居家观察隔离并逐一跟踪管理,严格落实“五个一”上门服务机制(上门测量一次体温、送一个口罩、送一瓶消毒液、送一封公开信、普及一次防疫常识)。同时,多方筹措口罩、消毒药剂、测温仪等防护物品,优先分配给企业一线员工,全力保障返岗员工的生命健康安全。
协同配合是关键。邵武强化企业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的运输保障,工信、卫健、公安、海关等部门协同配合,对运输车辆行驶线路进行优化管理,开辟应急物资、生活物资、重点生产物资绿色通道,实现通关检疫一条龙,有效压缩滞留时间,提升货物流转效率。科学设置车辆及人员转场和隔离场所,开辟专门停车场和酒店,设置货运车辆隔离检疫区,可满足45辆大型货运车辆及人员的隔离消毒工作。
☉何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