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泽廊桥:岁月风雨中的见证者

2018-10-23 17:15:34 来源: 大武夷新闻网 作者:

光泽境内山清水秀,溪涧纵横,全县有溪河110多条,有溪河就有桥。据清版《光泽县志》和有关史料记载,该县历史上建桥约200座,遍布城乡。其中有廊桥数十座,“邑民建墩上覆其屋”。这些廊桥是从宋朝建县开始,历朝历代都有兴建,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廊桥,在当地又称篷桥、棚桥、厝桥、凉桥。在古朴的乡村是一道风景,一般都建在路口、村口和出水口处。是为了进出方便,也是讲究风水好,溪水回转,桥挡住财富不会带走,更是作为当地一个景点标志,外人一来就能看见。桥面上搭篷建房,设廊安椅,让过往的人休息,遮风挡雨。也是保护桥体,延长桥的使用寿命。还可以作为村居人们集会娱乐的场所。原县城东西路口两座主桥就是廊桥。东关的“平济桥”是宋嘉定十四年(1221)兴建,明万历八年(1580)加盖屋廊,长118.4米,宽12.2米,九墩八孔,1969年桥危而拆。西关的“洪济桥”是宋元祐四年(1089)兴建,清康熙元年(1662)加盖篷廊,1952年被洪水冲毁。北路司前村的“泰安廊桥”,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由县令段梦日“倡里人募建”,咸丰十一年(1861)“添设棚厝”。长90米,宽2.5米,在1992年“7·4”特大洪灾中冲毁,但桥头堡和桥碑还屹立在那里。城郊油溪村的“承安廊桥”明万历年间兴建,长50米,宽5米,至今还保留完好,是全县现存最长的廊桥。位于止马亲睦村的“亲睦廊桥”是清朝康熙三十六年建。

浏览这些岁月留存的古廊桥,你会为它的建筑精良,造型美观而赞叹。这些廊桥有木拱、石拱、木平、石平等结构,显示当时工匠独特的构想和高超的造桥技艺。如城东北15里的油溪村承安廊桥,桥为5墩4孔,墩用花岗岩条石砌成船形状,上方纵横叠架10层圆木,而托住整个桥体。桥上方木架屋顶,高约4米,横梁檩条,榫头相接,顶上盖瓦,中高旁低,对称过去。远远而观,桥与屋浑然一体,呈月牙状扇形,挺立于村头,显得庄重、大气。城西北30里的大洋坪廊桥,是座全木式的廊桥,桥上方按木屋方式立柱架梁盖瓦,两边各有一排高一米左右的栏杆过去,一节如一屋。每节两边都是宽约半米的廊椅,栏杆为背,中间约两米宽的过道,整座桥如一完整的长屋。城西面50里的亲睦村亲睦廊桥,长约26米,宽3米,桥为一单孔约6米的石拱桥,溪水从桥洞中流过。还有山寺廊桥、虎塘廊桥、排下廊桥、双坑廊桥等,建筑结构独特,造型别致,让人叹为观止。

千百年来,在光泽城乡,廊桥往往也是人们集合娱乐的主要场所。民间还有个出名的“量桥”风俗活动每年农历七月七晚上在廊桥上举行。量桥就是走桥的意思,说是人一生要过“父母桥”“夫妻桥”“子孙桥”三座桥,才会父母长寿、夫妻和睦、子孙兴旺。所以直到现在,每年一到农历七月初六晚,四面八方的信众就会赶到这里,祭祀,念经,演戏、吹唢呐、打锣放炮等,等待着凌晨开始走桥。以此来表达他们追求美好的心愿,也体现了这里浓浓的乡野风情。2016年8月,光泽“量桥”被南平市政府批准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经历了岁月风雨的古廊桥,能延续到今天,主要是民间重视对廊桥的保护和利用。几乎每座古廊桥都有保护的乡规民约,世世代代相传。如原平济廊桥上的廊房在清代时作为店面,每年的店租收入作为修桥之资和光泽士子科举考试路费之用。正因为当地政府和民间对廊桥做了保护、修缮和开发,让这些乡间古廊桥作为物质文化遗产一直展现在人们面前,成为一道亮丽的乡村文化风景。


[责任编辑:谢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