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为本、文化为魂,建阳区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将“美丽生态”变成“美丽经济”——
一条绿水串起百里青山
乘船游湖、游玩特色小镇、追寻历史足迹、品尝农家美食……如今,越来越多游客到建阳感受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相互交融的清新气息。
建阳地处福建北部,素有“闽北粮仓”“林海竹乡”的美誉,不仅是福建省最早设立的5个县邑之一,还是朱熹宋慈故里、建本建盏之乡。它因朱熹宋慈故里、建本建盏之乡而声名在外,又因绿水青山逐渐被人熟知。
“当下,建阳正围绕朱熹、宋慈、建盏、建本、绿色生态等‘金名片’,一手抓旅游产品建设,一手抓旅游市场营销,用‘全域旅游’发展的理念和‘旅游兴区’的信念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努力打响‘千年古县·书香建阳’的旅游品牌。”11日,建阳区旅游局局长魏松正表示。
生态为本,提升旅游品质
千亩蔬果,一水为带,背枕楠林,一桥如虹,这是麻沙镇水南村的写照。水南古村始建于唐末,距今已有近1100年历史。
在建阳,水南村的人文与环境都被人津津乐道。这个村庄拥有近万棵大小不等的珍稀楠木,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生态环境优美,景点错落有致。近年来,建阳区政府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加大基础配套设施的投入,使得乡村旅游焕发出勃勃生机。得益于此,如今的水南村无疑是宜居、宜游、宜文的特色村落。
从水南村出发,沿麻阳溪向上游而行约40公里,来到黄坑镇桂林村,只见一路山水相伴,桂花树遍地,萧家祠堂、茶马古道、古民居相互交映,生态停车场、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在这里,可以看倦鸟入林,云海氤氲;听流泉响瀑、树叶摩挲;品冬笋鲜蘑,把酒言欢,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桂林村党支部书记许青柏介绍,随着黄坑镇申报4A景区和打造全域旅游的持续推进,位于十里长涧景观带上的桂林村,游客越来越多,竹农、茶农纷纷华丽转身,在家门口搞起旅游产业。
近年来,建阳大力推进生态乡村建设,选取麻沙镇至黄坑镇及其沿线全长40多公里的地段,建设麻阳溪流域旅游带,以“武夷秘境·百里绿谷”为主题,融入“野、隐、乐、奢、康、养” 等基本元素,不断优化旅游发展格局,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打造与武夷山景区相互错位补充的休闲旅游度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