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探索绿色发展模式 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018-11-22 15:54:52 来源: 大武夷新闻网 作者:李典利

“百里松荫碧长溪”,松溪是福建省唯一一个因植物得名的县,也是国家级生态县。县境支流密布,形成不对称的树枝状水系。目前,全县102个行政村中,有市级以上生态村95个,2017年全县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达100%,地表水、饮用水达标率达100%,2017年上半年优良天数比例达98.9%,环境质量在全省范围名排前茅。

“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旅游,最近我们两口子忙得团团转。”危忠喜原是松溪县花桥乡招沙甲村的贫困户,曾经为了供孩子上学,家里入不敷出。

招沙甲村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业,在村里的帮扶下,危忠喜开起了农家乐,农忙时下田干农活,闲时接待游客,当年就实现了脱贫致富。

“我们立足国家生态县的生态优势和当地特色文化来谋划发展旅游产业。”松溪县委书记黄美萍介绍,松溪县发挥“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品牌优势,重点开发天下第一剑山——湛卢山,打造旅游品牌。依托农村田园风光、山水景观、乡村文化和休闲生态农业,形成全域旅游格局。

松溪县今年成功签约“一溪两岸水美城市PPP项目”。项目总投资15.7亿元,将新建城区滨水景观带12.5公里,以松溪县城为轴心,主要对松溪干流滨水景观带工程、文秀湖小流域治理、小武夷水利风景区建设工程、主城区范围内星桥溪、七里溪、百层溪小流域治理进行规划设计,致力于打造配套设施完整的绿廊体系。

今年6月,松溪县人民政府与专业运营公司正式签订了《松溪县美丽乡村运营服务合作协议》,计划通过五年规划建设,带动松溪全域旅游全面发展,让松溪县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成为福建乃至全国的典范。

历年来,松溪县寺坑村村民收入主要来自竹山和稻田。全村1077人中,目前留守村中的不足200人,仅贫困户就占了一半以上,有32户117人。如何让这些贫困户成功脱贫,成了黄美萍和村“两委”共同关心的问题。考虑到寺坑村自然环境好,病虫害少,且农户种植水稻经验丰富,他们决定在水稻种植上下功夫。

今年2月,寺坑村村“两委”带领贫困户们成立了水稻专业合作社,流转了250亩闲置农田种植生态水稻,预计今年可产出生态米9万公斤。为了帮助村里解决市场问题,松溪县电商办建议寺坑村打造“共享稻田”,通过众筹给大米找销路。如今,第一批众筹的2700公斤寺坑村生态大米,今年7月14日前全部以每公斤7.4元的价格被城市家庭认筹。

依托绿色生态资源禀赋,松溪大力探索绿色发展模式,培育具有松溪特色的绿色生态产业。松溪县制定出台了促进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和优惠政策,提升茶产业发展水平和“松溪绿茶”品牌影响力,获得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称号。松溪县还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推进“百年蔗”原种保护、扩繁种植,鼓励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开展紧密合作,建立基地,打造生态品牌。目前,全县共有28家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无公害农产品25个,绿色农产品认证15个。

为了保护绿水青山,松溪县要求县里干部转变招商引资方式,严把环保关,重点瞄准现代绿色农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新引进的企业必须符合生态环保要求。县里还派出专业人员外出对意向项目进行现场考察甄别,今年成功引进广东碧桂园集团、湖北久兴能源科技、福建华旭现代农业、厦门仟亿达新能源等20多家有实力、无污染的企业在松溪落地,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保障环境不受影响。

现在,绿色发展已成为松溪经济新增长点。虽然近年来,福建省取消了对松溪县的GDP考核,但松溪很好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良性发展,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行列。(李典利)

[责任编辑:谢志源]
闽北日报-数字版
大武夷关键词
版权申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0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闽ICP备[05001716]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