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讯 近年来,松溪县在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基础上持续发力,全面实行“一盘棋”统筹,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个环节,坚持以节约促集约、以集约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与水环境和谐发展。2020年11月,松溪县获评“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为南平市唯一获评县(市、区)。
从“管”字上着眼,下好治水“先手棋”
一是构建全民治水新格局。根据“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方针,将治水重点由“末端”转移到“根源”,探索建立“党政河长+民间河长+巾帼河长+企业河长”新机制,实现从以往的“单打独斗”治河模式向“河长牵头、部门协作、分级管理、齐抓共管”的“开门治水”新格局转变。2020年以来,已组建各级河长、党员巡河队、党员清河清障攻坚队27支,开展巡河2449次,发现河湖“四乱”、污水排放、弃土弃渣等问题1178个,完成整改1178个,整改率达100%。
二是开启生态治水新模式。加快推动从单一“工程治水”向系统“生态治水”转变,投资4718.99万元实施8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推进山水林田湖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在南平市率先开展跨省协作联动治水模式,与政和县、庆元检察院共同制定“两省三县”《关于建立服务松源溪、乐溪流域生态保护工作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跨区域协作侦诉衔接、诉讼监督、公益诉讼等协作机制,形成松溪流域生态保护合力。
三是探索专业治水新路径。在南平市率先将农村安全饮用水巡管工作融入生态巡查管护中,实行“巡+管”一体专业化管理,组建专业巡管团队对全县39座千人以上集中式供水工程开展常态化管理。2020年以来,共开展巡查、消毒、投放净水药剂等管护工作3600余次,有效提升12.47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供水率。
从“惜”字上入手,下好节水“关键棋”
一是创建全链条节水载体。按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思路,引导公共机构、企业、居民小区积极创建节水型载体,对42家创建试点单位开展水平衡测试,针对各自用水现状及管理薄弱环节,精准推广先进用水工艺技术、淘汰高耗水设备,全力提升节水器具普及率,目前全县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建筑节水型用水器具普及率达100%。
二是强化全方位节水管理。针对农业灌溉仍存在漫灌造成水资源浪费问题,加快推进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及配套设施改造,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5万亩;落实节水“三同时”制度,强化工业用水节水计量管理,提高重点用水系统及控制仪表用水计量率,将县域范围内工业用水计量率提高至100%。同时,结合城区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加大城区供水管网查漏抢修力度,投资3000万元及时对9500米老旧管线进行更换,确保无“跑、冒、滴、漏”现象。
三是营造全社会节水氛围。紧抓“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大节日契机,线上充分发挥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传播效应,采取“公益+短视频”“有奖问答”等形式,全面营造亲水、惜水、爱水浓厚社会氛围。线下同步组织节水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四进”活动,广泛开展节水、水与卫生、水与防疫等相关知识宣传。截至目前,已制作节水短视频、公益广告12个,向群众发放节水倡议书3.65万份,群众节水知识知晓率达98.5%。
从“活”字上发力,下好兴水“长远棋”
一是以水兴城。推进“河产城”一体化综合开发,注重发挥水利工程综合效益,将人文风情、河流历史、传统文化等元素融入水利工程设计中,计划投资5.06亿元实施闽江防洪工程(松溪段)、茶州水库至文秀湖、花岩溪水系连通工程等5个重点水利项目,实现水利与公园、防洪与生态、亲水与安全有机结合。2020年全县水利项目建设计划完成投资3.2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7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5.97%。
二是以水活城。探索“水文化+”产业体系发展路径,持续推动水文化创意产业业态升级,构建文化、商贸、旅游互动产业链,加快涉水文化艺术、文化展演、创意设计等载体建设,采取招商引资、本地孵化、兴办产业园等方式,鼓励企业、镇村、个体参与水文化旅游投融资,成功打造塔山文秀湖、南溪大峡谷、福当山等一批水文化创意项目。
三是以水丽城。主动融入大武夷旅游圈,构建“一溪两岸、多点辉映”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总体布局,全力打造“山水相融、城景相依、人水和谐”亲水型宜居宜游城市,串联文秀湖、樟树林湿地公园、招沙甲、凤凰山庄等一批滨水景观节点,推动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形成“休闲娱乐齐备、结构合理、点面结合、成网连片”的城乡水景观群。近3年来,已成功创建亲水型国家3A级景区6个,省级水乡渔村3个,2021年春节期间已吸引游客7.5万人次,带动旅游增收1650万元。(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