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那么多惊心动魄,却依然让人那么热血沸腾,没有那么多跌宕起伏,却依然那么感人至深……
网络上所谓“以爱发电”一直是个贬义词,但用在廖书记身上何尝不是契合而贴切?因为爱,毕业后他义无反顾地选择和心爱的女孩在一起教书育人。因为爱,他自觉自愿地走出学校,放下教鞭来到百姓中间,从此为了一方水土、百姓福祉而无悔付出。因为爱,他对父母儿女充满温情亏欠,但他们何尝不是他心底的那片最明亮的白月光?因为爱,他把最灿烂的笑容永远留给了身边的每一个人,更把最辉煌业绩留给了脚下这片他挚爱的土地。他真如发电机一般,拼尽了自己的所有,把自己的生命终结在了那个为光荣和梦想而不停奔走的雨夜之路上……
斯人已去,思念长留,精神永恒。
他曾以郭靖自居,因为妻子告诉他,做事专注,烦恼就少,做人简单,幸福就多。所以,他肝胆做事,干净做人。父亲曾经叮嘱他,要对老百姓好,要做个为国为民的好官。所以他时刻提醒自己,尽己所能,不让百姓失望。
洪灾过后,他一身水一身泥,连夜走访受灾群众,现场解决问题。山火肆虐,他不眠不休奋战在第一线,意外突发, 他几乎命悬一线。
他也会“走后门”“托关系”,为的是早日能把百姓盖房子用的红砖落实到位,让受灾的乡亲早日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他也会“挪用公款”,精于算计,那是把盖政府办公楼的四千万元资金全部用于造福乡里的民生建设之上,用他的话说,赚钱的事儿百姓来做,而他就来做守护他们的保姆;他也会“出尔反尔”,今是昨非,因为在招商引资时,那些对生态环境有破坏有影响的企业,那些不切合实际劳民伤财华而不实的设计让他不能容忍。
纵观整部电影,编导没有在高昂而空洞的口号上做功夫,也没有试图把廖俊波塑造成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一桩桩,一件件,平淡往事,却是不凡往事且事事情真。
这里,再说一说广平老师的表演。
广平老师一直是细节把控的高手,也是细腻传神的高手。而我一直认为一个好演员的标准所在就是你是每一个角色,而不是演谁都是你自己。
影片中几处让我泪奔的段落也最能体现广平老师的这些表演功力。为了在南平买房以绝开发商对他的那些所谓的想头,父亲送来省吃俭用的养老金和做官的十六字箴言给自己资金缺乏的儿子,望着父亲离去的背影,廖书记咽下了自己对双亲的亏欠,此时的广平老师,相看泪眼,无语凝噎,不舍和不忍都在表情的瞬间得以充分展示。扑救山火归来,包公在世不用化妆的廖书记瘫坐在椅子里,疲惫至极的恍惚眼神,强打精神的淡淡笑意,却始终细语轻声的安抚着无比担心的妻子。而廖书记去世后,无法承受丧父之痛的女儿深夜徘徊在父亲的书房,冥冥中父亲仿佛归来入梦,柔和亲切的面容,关爱不舍的眼神,恋恋情深的寄语。当听到廖书记嘱咐女儿“做人要像太阳,无需借助他人的光亮”时,我已经和女儿一样泪流满面,泣不成声,这不能不说广平老师的台词感染力实在是太过强大啊。
总之,这是一部由优秀的团队诚心制作的优秀的人物传记片。通过影片我们在廖俊波的身上充分体会到了“燃烧自己,温暖他人”的樵夫精神,也正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之所在,而正因为如此,廖俊波和他的樵夫精神才会如此深深地感动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