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大“峭壁天书”奇谜

2018-04-12 11:29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李子

    华安汰溪岩画

    政和洞宫山岩画

    华安千柱峰岩画

    近一个月来,永泰县一个叫做千柱峰的深山,受到媒体的关注。当地村民在修筑山路时,意外发现了一片镌刻有上千奇怪图符的岩壁,古老的“峭壁天书”再现人间。

    福建自古相传有“峭壁天书”二三十处。其中被发现的最典型遗址,除这次永泰县的千柱峰外,还有闽北政和县的洞宫山、闽南华安县的汰溪,它们构成了福建神秘岩画的三大奇谜。古今学人都想勘破:它是岩画、文字还是史前人类的遗迹?

    最早出现的是闽南华安县的汰溪仙字潭。文史记载汰溪峭壁天书“自晋唐以来,咸不之识焉”,也就是它大约于汉晋时就已被发现。该处摩崖石刻位于华安县沙建镇汰溪边的崖壁上,存有50多个符号,分有五组,似字似画,形状奇特,大者长74厘米、宽35厘米;小者长15厘米、宽9厘米,分布范围约200平方米。

    最早开启岩画研究之门的是唐代韩愈和欧阳詹等人。先是被尊为“闽之文祖”的欧阳詹想弄懂这岩画,但“莫能晓焉”;京兆令王翊就携了汰溪峭壁天书拓本入京去造访韩愈。韩愈当然明白所谓岩画是“外星人”和“放牛娃”所作之说纯属无稽之谈,只是把岩画认作“仙篆”“仙字”。清代晋江本地学者蔡永蒹在其《西山杂志》里也说汰溪摩崖石刻是“蝌蚪之虫痕鸟迹,象形古篆字”,于是他正经八百推论古代“七闽”有闽人七支,闽南这边就有“泉郡之畲家、漳岩之龙门、漳郡之蓝太武”三支,因此认定仙篆是畲家、龙门、蓝太武这三支的古文字,叫作“楔字”。至于这些“楔字”是何意,蔡永蒹却没法说。

    千百年来,人们在“文字说”里探幽觅微没有结果。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有人从美术史学的观点对“文字说”提出挑战,提出“仙篆”实是“岩画”,于是人们对峭壁天书的认识启动了新的模式。

    那么如果是岩画,它又如何破译?

    本世纪初,政和县的洞宫山岩画现身人间。洞宫山自古相传是道教的“洞天福地” ,一位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在洞宫山的虹溪峡谷上观赏风光,不料大风拂面,头顶的帽子被吹落深涧峡谷。入涧拾帽竟发现在8块斑驳苔痕的巨石上,隐现280余个千古所遗的峭壁怪圈!这些同心圆尽管大小、形状各异,有单层、有复层,但都是圈圈,其与“字”“篆”无干,显属岩画。

    2008年笔者从岩画学着眼,在台湾《历史》月刊10月号撰发《古闽青铜文明揭秘》一文,首先解答了洞宫山岩圈的制作问题。笔者认为镌刻怪圈的涧石,属火山爆发形成的质地坚硬的“火成岩”,石器无法刻画,至少必须运用青铜凿具方能胜任。笔者再于2011年在《福建宗教》第2期撰发《原始古闽族的图腾崇拜》一文,同年10月28日亦在《闽北日报》撰发《政和洞宫山奇石怪圈解谜》专文,又解答了洞宫山岩圈的族属及岩画的内涵。笔者认为春秋战国之前的福建,其初民是古闽族,从商周考古和文史上看,可判断古闽族并未创造出文字,因此岩圈属于古闽族人的图画符号;那么,古闽族是属于从海至陆的南岛语族分支,其必具有南岛语族“太阳神”的共有信仰,且从昙石山土葬、武夷山悬棺葬均“头朝太阳升起的东方”看,确证了古闽族具有太阳神崇拜和太阳卵的卵生信奉,因此洞宫山大大小小的岩圈,均是古闽族为祭祀太阳神而留下的太阳图腾。

    千柱峰峭壁天书最近受关注后,人们一查《永泰县志》发现,其实古人就见过这岩画。据载宋政和年间永泰县令陈武祐,曾找到这里一处“形势奇古,人不能识”的十个篆字,传给了欧阳修,“欧阳永叔得之……欲以金书图文译之,未暇也”,就是说,欧阳修用“文字说”办法,也破解不出答案。后来峭壁天书就因人迹罕至被野树山草漫盖而不复见也。

    今年2月末,千柱峰下的芹草村村民欲修山路到千柱峰开发景区,当修筑到一片竹林下方的岩壁时,除去覆盖在岩石上的山草灌木,陡然发现在超过1000平方米的岩壁上,刻着上千个神秘符号。在千柱峰被聚焦的同时,另一个欧家人也被聚焦。

    欧潭生,是改革开放后我省引进的第一代考古学家,如今是省文史馆终生馆员。千柱峰遗址重见天日后,欧先生和笔者作了交流。站在媒体前,先生以其丰富的福建考古阅历,对峭壁天书作出学者睿智的解答。运用考古类型学原理,欧先生首先肯定汰溪岩画、洞宫山岩画、千柱峰岩画三大岩画同属于岩画学范畴,它们均是三千年前商周古闽族以青铜凿具艰苦凿制的图符,图符的主要内容是祭祀古闽族的“天地神”;其中三大岩画中共有的大量同心圆图符,即为天神太阳神,此外星空中闪烁的还有猴脸天神、饕餮神等其他天神;地神即为古闽族的始祖神,即中国南方远古相传的人类共祖蚩尤、古闽族人祖太姥等,例如蚩尤,相传是从妹榜鸟的卵中孵化诞生,故千柱峰有圈内含有人形的图符,疑似共祖蚩尤或者部落酋长的象征;而刻有乳房女阴等女性图符,疑是古闽族人祖太姥形象。此外还有祭祀场景的刻画和巫者、歌者、舞者等族民形象。

    闽北、闽东、闽南三处深山老涧峭壁天书刻画之地,无疑是上古闽族神奇的宗教祭祀场所。我们的古闽祖先,以他们肃穆的敬仰,一凿凿镌下天地鬼神,族民们围着歌之、舞之、咏之、颂之,表达祈愿,祭拜神灵。这是我们祖先给我们的精神召唤,更是他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三大遗址虽属“岩画”,但与“文字说”并不对立。岩画是诞生文字的温床,也是我们认识从画到字的重要一环,从三大岩画已具初始的象形、指事、会意功能来看,古闽族已向文字跋涉,假以时日,定能发现古闽族创造出独具的文字。

(责任编辑:姚心妮)